最近和一些朋友在谈仓库操作库存准确率问题,都谈到一个点,是不是需要WMS来管理?没有系统软件行不行,难道没有系统就万万不能么?标准型和定制型软件的存在必有它们存在的道理,就像很多朋友说的,我的模式就不适用于后置打单,为什么要后置?我还耽误了时效,还增加成本。的确,没有哪家的系统能满足每个商家的需求细节,作为开发软件的厂家,难道每个客户提一个问题,都需要增删模块么?大数据,共享,是趋势,但是我们需要每天都有危机感,务实的企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越来越火的互联网+概念,趋势我们要赶上,但是别忘了务实,打牢自己的操作流程,制定标准流程,处理灵活的机制,选择适用自己内部的软件,不要盲目跟风,天时地利人和,人是基础,也是财产。 联想到日本的一些仓库,效率和准确率都做的非常好,但是真的没有WMS在控制!再看看国内的物流行业,层出不穷的黑科技和充满智慧的软硬件。但是现场管理依然还是那样!
在仓储行业里扑腾了这么多年,也没搞明白仓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软件,感觉这些都是被软件公司带着跑的,还有,仓库在规划的时候,应该循着什么思路呢?但不应该以软件为主或以某个硬件为中心去规划设计。
针对目前国内WMS的应用现状,Sweeper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技术是为人用的,用不用WMS,仓储管理水平体现出来其实就如同学生考试成绩,用纸张管理差不多是30分,有进销存帐了。用上WMS后,如果没进行过程跟踪,那么也是30分水平,还是进销存。辅助上一些技术,比如RF,可以考到60-70分,什么样的货在哪大体知道了。再向上就要考量其它技术了,比如自动体积测量,自动称重,自动包装,ASRS,灯光,语音,机器人等,可以有效组织仓库的人力,有效利用设备,空间,算得清成本,利润也明明白白了。但还得用好WMS,才能发挥那些技术,所有技术基本是以WMS来控制的。用不用得好WMS还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一为以数据为准绳,以系统强制控制的,要求工人傻瓜式服从的美式管理;另一种以人为本,加全面现场目视化,发挥工人主观能动性的日式的管理。无论是日式还是美式,都强调规矩:美式的SOP,日式的现场看板,用上WMS,帐实相符率普遍达到98%以上。但是目前中国的仓库管理两种都想学,两样都没有学会。用上了中庸之道,SOP有,看板也有,但是实际执行还是以工人小聪明为主,该做的动作不做,该收集的数据不收集,从收-检-上架-配货-拣货-复核-包装,错误累积下来,帐实相符率有85%,应该算是好的了。然后,这个带给管理层的体验是WMS太不灵活了,太死板了。其实想一想,真有那么多异常或特殊么,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管理是把复杂变成简单,消灭异常或特殊,然后不拆不扣地执行,然后持续优化到至简,化繁为简是需要神奇的力量的。
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1959 阅读跨省最快7小时达,货拉拉的新服务竟还打下30%价格!
1711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1618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374 阅读运多星指数级增长解码:数字科技、生态服务、合伙人制度的三重破局密钥
1081 阅读顺丰航空开通“西安=万象”国际货运航线,助力危险品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1027 阅读马云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
995 阅读德邦股份二季度环比改善,无人叉车、辅助驾驶等技术应用助力降本
1006 阅读四川顺丰与成都公交合作正式启动
936 阅读沃尔玛回应山姆变普通超市
92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