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拯救快递柜的时机已到来

[罗戈导读]​相信在网购过程中,肯定有这么一群人,就是在下单时一定会追问商家:什么时候发货?发什么快递?恨不得当场下单,当场就发货,当场就拿到货。同样,在快递收货过程中也有这么一群人,就是希望快递员尽早派送,第一时间或者当天就拿到货。你是这一类人吗?

快递行业中,快递收货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快递员送货上门模式;另一种是用户自提模式,比如智能快递柜、菜鸟驿站等。从当前来看,以智能快递柜为首的用户自提模式比例在明显增多。

近一两年,智能快递柜愈发火热、频上热搜,不乏有政府鼓励的正面新闻,也不乏有舆论风波的负面评价。那么,智能快递柜真的是风口吗?如此之火,为何经营者一直“叫苦不迭”?它究竟能不能盈利?下面带着问题一起探讨下。

01、快递柜真的是风口吗?

说起智能快递柜,早在2012年8月国内市场上就已出现。确切地说,京东是所有快递柜布局最早的企业,但后来由于快递柜自提模式与京东的物流服务体验不相符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原因,最后并没有大规模推广下去。

而速递易认为看到了风口,在2012年底快速布局,201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15、16年达到顶峰,在全国79个城市,布局了5.6万个智能快递柜,迅速成为了快递柜行业的领先者。

2015年4月,由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等物流平台和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合资建立的丰巢科技成立,仅两年时间,丰巢就在全国投放了4万个快递柜。同时,身为“国家队”的中国邮政也在2015年入局,推出易邮递,布局快递柜业务。2018年初菜鸟推出菜鸟驿站智能柜,也开始加速落地。2019年京东宣布重启快递柜业务,首批快递柜投放在北上广等快递量集中地区。可见,各路资本的“扎堆”入局,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得愈加热闹。2019年全国已经建成40.6万组智能快递柜。

虽然从各大公司的年报、财报数据来看,很多企业都在亏损经营,包括丰巢、速递易等,但还是有很多玩家试图入局。其中,丰巢在连年亏损阶段,不但没有放缓布局,反而继续增持。2020年5月,丰巢收购中邮智递(原中邮速递易),原本两家份额接近70%,如今二者联合,快递柜市场将彻底形成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垄断地位。

此外,再加上去年疫情影响,无接触服务等成为了主流配送方式。现如今,各地邮管局、住建局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及标准,将智能快递柜等纳入末端配送体系。如江苏省住建厅发布的《住宅设计标准》,明确指出要新增智能信包箱等设施。

可见,快递柜确实是风口。

但,为啥被玩坏了呢?

其实刚开始,快递柜刚问世时,用户觉得还不错,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取件,反正也不收费,对于经常出差或下班很晚的用户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服务。

坏就坏在,用户被“免费”教育的服服帖帖之后,再进行收费,那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其实,这些快递柜刚问世时,这些资本玩家就将自己标榜为快递服务的延伸,服务于“最后一公里”,声称我能够帮你们(快递员)提升投递效率,你们以前送货上门效率太低,现在用我的快递柜能够实现翻倍、三倍等,以此来利诱快递员优先使用他们的快递柜服务。快递员乐享其成,部分消费者也觉得挺好,资本玩家也撒花庆贺场景切入成功。在逐年的教育和培养后,最后各方入戏太深,眼看免费策略无法持续,又无盈利模式可转,为了维持生存,度过危局,最后向用户收费。

用户当然不买账,又不是我授权给你的,你就是快递服务商。

02、盈利难,商业价值难以转换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组30格口的快递柜初始投资金额(含柜子硬件成本、进场费、租金、电费、人员工资)至少在4.5万元。如果每天使用率100%,按照快递员“保管费”0.3-0.6元测算,收回初始运营成本至少要三四年。此外,还要考虑不断上涨的设备维修、升级等费用。同时,该行业还不具备规模效益,即每个小区场地租赁费不同,有些场地费随着竞争者入局而水涨船高。

从速递易背后的母公司三泰控股财报上来看,2015年亏损近6500万元,2016年亏损高达12.69亿元(据称还包含其他业务的亏损),2017年甚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丰巢自成立伊始,也一直在烧钱,到2018年末,其累计亏损已超10亿元。

虽然,丰巢、速递易等在收取快递员“保管费”的同时,还试图在寄件收入、广告收入上寻找盈利点,但最终发现相比成本来说,几乎九牛一毛。用户除了存取件,其他功能几乎没有用过。

根据数据显示,中邮速递易(由中国邮政、三泰控股、复星资本、菜鸟网络2017年合力打造)2019年总营收中,快递柜业务收入为3.66亿元,而广告业务收入仅为0.63亿元,连快递柜业务的零头都不到。

可见,快递柜发展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沉淀,但商业价值转换仍未清晰。

03、所谓的“第三方”

2020年4月30日,某快递柜服务商提出了“会员制”,即对滞留快件超12小时的非会员用户进行收费,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快递柜收费”事件。

一时间,全国用户“口诛笔伐”。在面对巨大负面舆论压力之后,该快递柜服务商打出了“苦情牌”,称其作为第三方,为消费者服务了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是在亏损经营,为了避免承受巨大亏损,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希望用户能够理解。但显然,用户不买此账。

其实,这种“第三方”说法并不无道理。确实早期在快递柜未问世前,都是快递员直接送上门或打电话告知用户存放地点。但快递柜出现后,就在中间横插一脚,简单地说被它截胡了,从这一层面看它确实是第三方。

我国法律规定买卖合同具有相对性,即合同关系仅存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如果合同内容中涉及委托第三方进行相关合同事项,且在合同中没有体现第三方所进行的合同事项产生的结果归责时,那么合同所产生的结果和合同相对方无关。也就是说,如果买卖合同中没有明确标的物需放到快递柜里的话,那么自然就与买家没有任何关系。

可以发现,今天很多资本玩家包括互联网巨头看似高度都很高,但手法都很雷同,都是先否定通达系快递企业,降低快递员给消费者的预期,教育消费者他们快递柜的服务多好,标榜他们是快递服务的自然延伸,当然这也是通达系快递企业所乐见的,也是鼓励的。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假设时光倒转,回过头看,2013年当年全国共92亿件的快递量,如果按照当时商业逻辑就能推成功的话(在当时条件下还有用户的教育成本,因为那时候用户已普遍接受送货上门服务),如今8年后一个单体体量就超过170亿件的快递企业,是不是可以直接切入进去呢?因为我也不必再去教育用户了,所有前期工作你都帮我铺好了。大家是否认同其中的商业逻辑?

04、拯救快递柜时机已到来

今天,我们发现,与快递柜刚铺设初期相比,近几年增速明显趋缓,其铺设速度已远不及快递业务量的增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快递柜增速仅4.9%。2019年全国635亿快递包裹中,入柜率仅6.35%,相当于全年仅38亿件(日均约1000万件)快递投放至快递柜中。具体见下表1所示。考虑到快递柜折旧、使用寿命等因素,我们暂且默认目前数据的真实性。

表1 近几年快递柜与快递业务量增速比较

年份 快递柜数量(万组) 增速 快递业务量(亿件) 增速 入柜率
15年 6.1 306.67% 206.7 48.1% 3%
16年 10.25 67.21% 315.3 52.5% 3.7%
17年 20.6 100.98% 400.6 27.1% 7%
18年 27.2 32% 507.1 26.6% 8.6%
19年 40.6 49% 635.2 25.3% 6.35%
20年 42.3 4.19% 830 30.8%

(备注1:2020年42.3万组快递柜,数据来源于人民资讯发布的《东方快评|智能快递箱投递率10%以上,还须末端服务多元化》)

那么,最现实的问题来了,快递柜真的不赚钱吗?铺设增速明显趋缓,资本玩家是不是打算放弃了?

错,还有补救机会。

关于快递柜,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两点:

一是,快递柜仅适合于低频的快递产品而不适合高频的网络购物,其需求是有限的、相对的。

二是,自提柜应该是一种针对特定人群提供的高价的非标增值服务产品,而非廉价的标准服务产品。

也就是说,快递柜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需求很少,仅适用于特定的刚需人群,比如今天必须要拿到快件的收件人。同时,自提柜针对的是上述特定人群提供的增值服务,应收高价费用,而不是对所有消费者提供廉价的普标服务。

为此,应尽快转换当前的经营思路,把目前快递柜的收费对象换一下。即快递柜不应该向快递员收“保管费”,而是应该向特定的、有刚需的(如今天必须拿到件)消费者进行收费。

比如,快递员派送一票快递,用户刚好不在家(前提是今天必须拿到件),那么快递员就通过电话与用户进行沟通,来引导用户授权快递员实现快递入柜的服务。如,四种方式:一是晚上派送——NO,快递员告知晚上下班;二是存放菜鸟驿站——NO,用户嫌太远或驿站晚上关门;三是放家门口或水暖井——NO,快递员告知易丢失,需本人签收;四是存放快递柜——YES,用户授权并付费。

那么,盈利来了,用户授权快递员投放至快递柜中,且愿意支付这笔钱给快递柜,比如1元。快递柜经营者再从1元钱中拿出3毛钱给快递员,用于电话、交通等补贴,快递员收到钱后再进行下一个刚需用户的销售,如此反复,是不是一件“三全其美”的事呢?

毕竟是用户主动授权快递员存放至快递柜的,相对来说,也是合规的,避免了用户拿本人签收来说事。(注:我国《快递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

说一千道一万,市场一定是细分的,我们不能完全“通吃”。所谓“营销”,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制定并销售出不同的产品服务,这才能迎合市场。

虽然目前菜鸟驿站分布较密,但有些驿站布局距离较远,且是人工服务,员工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快递柜是24小时服务,还是有一定需求的。现在还有机会转换其商业模式,只是承受点骂名罢了。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仓储机器人Berkshire Grey拟上市:估值27亿美元 路演PPT曝光
下一篇:11条行业对策,物料搬运2021业务趋势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10-17
2024-08-13
2024-07-16
2024-01-05
2023-06-16
2023-06-13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库管理实战力最全超值线上课程

  • 时间:2024-09-01 ~ 2025-04-25
  • 主办方:叶剑
  • 协办方:罗戈知识

¥:15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