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科金创享”智能制造发展论坛暨中国全球运营领袖(CLGO)论坛成功举办,震坤行董事长兼CEO陈龙发表了以《数字化供应链如何服务智能制造》为主题的演讲,表达了对于智能制造三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据的积累和应用,距离客户越近,数据的价值就会越高;
第二,智能制造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生态的发展需要培养产业链链主型的企业;
第三,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制造,主动参与到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
震坤行董事长兼CEO陈龙发表演讲
智能制造的特点是更靠近客户、掌握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推动制造。把决策权益让度给数据,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1.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据的积累和应用。
从市场到交付各个相关环节,有了数据积累才有可能做智能化的决策,以确保生产的精准和敏捷。
当数据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建立数据标准。有了基础建设的积累,加上数字化的专家经验赋能上下游,数据化基于核心能力如何给上下游对外提供服务,这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2.智能制造和生态的发展需要培养产业链“链主型”的企业。
在数字化时代,供应链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特色。要输出产能和核心能力,变成企业数字化能力的一部分,在这个生态体系里,就需要有链主型企业带动发展。
链主型企业作为价值链上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核心节点,将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中扮演重要作用。例如日本一些大型商社,欧美品牌型公司和资源型公司就起到了链主型企业作用,带动大批企业到全球发展。
不同类型的产品所需要的链主型企业不一样,例如苹果这样的品牌公司自己构成一套生态体系,对它的上游也有很好的整合作用,包括在制造环节的参与。
另一方面,渠道型的企业构建了智能生态体系角色,即是渠道型公司也会参与到上游的生产和制造环节里面去。
所以,中国企业发展到现阶段,特别需要承担起链主型的企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才能够更稳定。企业要走向海外需要链主型企业来带领,同时配套的供应链企业,也需要渠道型的大型公司来引领。
当然链主型企业也在不断的演化,品牌型公司直接触达客户能力越来越强。品牌型兼备了渠道型,渠道型的企业也逐渐往上游去走,不仅仅是有产品能力还有研发制造能力。这三种类型共同组合是未来更大的趋势,因为往上下游的延伸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必然要做一件事是:走向全球制造,主动参与到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重构过程可以看到有国际政治意愿,更多是成本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导致的供应链重构更加区域化。
这种区域化原因:一是供应链费用上升。二是智能制造推动制造成本下降,劳动力成本在制造环节成本占比越来越低。
在此过程中,如果链主型企业能带领合作伙伴,带领整个生态体系以智能制造为突破,智能制造就能够大量减少人工参与,减少人工费用和降低跨文化的交流难度。
所以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利用智能制造能够帮助中国的制造业销往全球,逐渐转化为全球制造服务全球,构建成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业体系。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将如何改变物流行业?
2747 阅读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2471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1946 阅读净利润最高增长1210%、连亏7年、暴赚暴跌……物流企业最赚钱最亏钱的都有谁
1866 阅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巨大冲击
1816 阅读AI红利来袭!你准备好成为第一批AI物流企业了吗?
1709 阅读SCOR模型: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航海图
1564 阅读突发!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税取消,影响几何?
1523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马斯洛需求的颠覆与掌控
1409 阅读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无人配送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117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