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月16日,我国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这代表国内大型无人机干线物流运输正式开启。
据悉,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无人机从陕西榆林飞到西安,装了1.5吨的新鲜榆林羊肉,航行距离540公里,用时2小时47分,相比传统的地面运输节省时间高达70%以上。
从原先城市内的无人机末端配送到如今几百公里的城际物流运输,这一跨越仅仅几年时间。那么,更长距离的远程干线运输进展还会远么?城际干线低空运输网络的成型又会以多快的速度面世?对于当前以公路货运为主的物流模式会有多大冲击?
低空经济这个词这几年一直很火。尤其是物流领域,匹配无人机直线运输的高效、较低的长期运营成本、广泛的服务范围,必然能引发一场技术巨变。
对此,政府部门对于物流与低空经济结合一直秉持鼓励态度,尤其是去年,各地政府针对物流无人机的支持政策陆续发布,对物流无人机的应用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比如国家空管委启动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湖南、广东、内蒙古等地率先探索“军地民”协同机制,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并规划常态化航线。
比如深圳颁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条《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推动空域精细化管理。
不过,2025年或是一个爆发年。
为什么这么说,看一下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了,而就在不久之后,1月8日,中国邮政举行了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的揭牌仪式,“国家队”正式吹响进军低空经济的号角。
之后市场闻声而动,消息接连不断。1月18日京东物流发布全新一代JDX20“京鹊”多旋翼智慧物流无人机,最大载重10公斤,能有效覆盖商圈即时配送范围。2月初顺丰全国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启动。
根据《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数据预计,未来低空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200-1500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4500-6050亿元。
但这几年外界捕捉到的无人机送货信息,更多还停留在末端配送。
比如旅游景区内的外卖配送,以北京八达岭开通的市内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为例,游客在小程序下单后,无人机可在15分钟内飞至收餐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拆卸取餐,交给游客。
比如偏远地区的快递末端配送。以成都新都区为例,已经有快递企业将“无人机+无人车+即时配送”的商业应用新模式应用,20公里的路程,无人机应用可以缩减50%的配送时间,还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还有突发情况下的医疗物资、应援物资投放。像突发洪水、山体滑波、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需要无人机配合投放救援物资,还有一些病人治疗继续医疗特殊物资时,也能通过无人机低空通道快速得到救治。
但基本上应用在短距离末端运输上。根据智研咨询的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物流无人机产量为20978架,其中,干线、支线无人机产量为128架,占比0.61%;末端无人机产量为20850架,占比99.39%。两种机型数量也在印证这一点。
这里一方面是技术与成本的原因,末端物流无人机生产技术要求更低,而干线、支线无人机投资规模更大,需求量较小。另一方面还是空域管理、法规限制等问题。
但是2月16日,榆林到西安的无人机城际物流航线首航打破空白。
根据罗戈研究即将发布的《2025中国供应链物流科技报告》,目前的物流无人机覆盖主要在低于300km的末端运输以及低于500km大于300km的支线运输,超越500km基本以有人驾驶为主。而此次首航达到540公里,单程续航1200公里的空间可以说史无前例。
这里有两大突破,一个是大型无人机的批量化生产实现。就在前不久1月的时候就有消息称我国首款起飞重量5.25吨、最大载重1.9吨的大型无人机在新疆石河子市天域航通石河子生产基地成功实现量产下线。
另一个就是远距离的无人机应用。此前的物流应用环境基本都在500公里以下,但是城际航线首航的无人机已经实现单次航程1200公里,并搭载智能感知与自主避障系统,具备夜间航行能力,能实现复杂气象条件下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这是一个信号,更远距离的城际物流低空网络搭建或许要正式开启了。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入场物流低空经济,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顺丰应该是国内较早提出发展无人机配送的企业,2012年时王卫就提出了物流无人机的设想。
2016年,顺丰旗下丰翼无人机试飞成功。
2022年,顺丰同城在深圳试点上线了无人机急送服务,采用“上门取件+无人机运输+同城急送”的运输方式。不过仅限小范围的封闭场景应用。
2024年,顺丰已经建立了多个城市部分区域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丰翼无人机推出首款C端互寄无人机物流产品“同城即时送”、“跨城急送”。目前已经开通航线包括“深圳-珠海”、“海口-湛江”、“深圳-中山”和“深圳-东莞”。
根据罗戈研究的数据,截止2024年10月,丰翼无人机累计在全国开通500余条航线,飞行超100万架次,运输货物超520万件,运输重量约2800吨,飞行总里程530余万公里。截止 2024 年底,丰翼无人机在全国 20 多个城市推广应用,实现大规模常态化的低空物流运营。
京东物流同样是国内较早开展无人机配送的企业。其无人机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目前机型种类很多,大的像JDY-800,最大起飞重量840公斤,续航1000公里以上;小的像最近公布的JDX20“京鹊”机重小于15公斤,载重10公斤,速度98公里/小时,最大飞行距离24公里。
从2016年,京东在宿迁完成第一次无人机配送服务,之后陆续与多地政府达成合作,目前已经陕西、青海、福建、海南、江苏、广东、广西等省份部分试点地区开展常态化运营。
美团的无人机配送主要在即时物流领域。
根据其公布数据,截至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订单超45万单。其中,2024年完成订单数超20万单,同比增长近100%。甚至在2024年底,美团的无人机业务开启了中东布局,迈出了全球化运营的第一步。
但这些企业更多的应用场景依然是集中在短距离配送上,即使是顺丰“跨城急送”服务其服务的直线飞行距离也在一两百公里内。
国内的大型无人机企业主要有航天时代飞鹏、腾盾科创、白鲸航线等。
像腾盾科创研发的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是最大的、全国产化的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商载可达2吨,续航可达2000km;白鲸航线正在研发的一款全球最大业载的商用货运新型无人机,最大业载能力5吨,最远航程可达2600公里。
但这些远距离配送的无人机此前却没有常态的城际低空航线。像文章开头榆林到西安这样超500公里的无人机城际物流航线尚属国内首条,后续如果广泛应用到物流,其场景覆盖是极其丰富的,而且形成规模效应后对于效率的提升十分值得期待。
但问题又来了?随着无人机从末端配送,扩展到城际物流,未来甚至有可能覆盖干线长距离物流,是否会对现有的物流基础岗位造成冲击?不少货运司机也在担心被大型无人机抢饭碗的事情。
短时间来看,还不需要过分担忧。
首先投入问题。大型无人机虽然前文提到已经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但成本依然不低。像大疆30公斤载重的无人运输机大概售价在14万左右,顺丰的大型物流无人机单价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京东物流类似JDY-800这样实现跨区域运输的无人机成本价就高达百万。其价位主要受载重和续航能力影响。这个价位说实话,一般物流企业真的挺难承受的。而且有无人机还不行,还得储备一些有飞行操作技能、航线规划能力以及维护管理经验的专业飞手,这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因此,真正能建设一张成熟的远距离物流低空网络,还有待飞行器成本的下降以及人才大批培养。
其次载货种类限制,这也是由短时间内成本无法下压带来的。这类型的配送目前更多还是集中在生鲜、医疗、应急、特殊物料等需求上。国内生鲜冷链等专业运输车本来也有缺口,如果通过无人机配送能够补充一部分运力,事实上是个喜讯。
但更为重要的是空域管制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低空网络建设目前仍是起步阶段,此前末端配送的低空管理就遭遇了很多限制,是慢慢经过各地区试点逐步形成目前的规模。这类前端问题涉及智慧城市改造与低空交通网管理问题,仍然需要时间。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低空经济作为国家写入规划的重要战略,其未来前景是确定的。当前在无人机城际物流上的困境也曾发生在末端配送低空物流上,各地通过试点、法规制定等方式正在逐步破解企业痛点,后续进程值得期待。
从仓储规划,看DeepSeek的实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2559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国家队进一步释放行业整合信号?
2290 阅读一年净赚超22亿、投资海外仓导致净利润腰斩、苦苦等待重整……跨境电商巨头们发展冰火两重天
2192 阅读DeepSeek对国内物流自动化及智能仓储领域主要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及效率分析报告(之二)
1345 阅读中通快运官宣启动大票零担业务?
1133 阅读顺丰同城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1057 阅读畅想2.0 · AI重塑物流行业
1068 阅读单月总货量同比增长734.4%!独家解读顺嘉国际货站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效率密码
1085 阅读12,800字极致逻辑推导!Deepseek用穷举法解决了物流网络优化问题
1079 阅读宁德时代与DHL达成合作
104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