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宗供应链领域的五大巨头——建发股份、厦门象屿、厦门国贸、浙商中拓和物产中大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结合这些企业的表现,罗戈网总结了以下关键点:
1、利润下滑明显,营收普遍下降。与2023年的情况相似,2024年大宗供应链领域五大巨头归母净利润仍在下滑。其中,厦门国贸的净利润降幅最大,达到67.33%。在营收方面,只有物产中大实现了小幅增长,其余四家企业均出现了下滑,尤其是厦门国贸,降幅高达24.3%。随着业绩波动,五巨头的营收排名也发生了变化,物产中大重新成为中国大宗供应链领域的领头羊。
2、外部环境冲击,经营难度增加。大宗供应链涉及金属矿产(如黑色、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如煤炭、石化产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作为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大宗商品市场和供应链有较大影响。近两年来,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叠加部分产业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难度上升,导致原本毛利率较低的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3、利润来源多元化。大宗供应链企业以其低利润率和高周转率的特征著称,主要靠服务收益、交易收益、产业金融及产业投资这几种方式赚钱。首先,服务收益包括提供采销、加工、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及信息咨询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其次,通过集中采购和专业化运营获得的成本优势带来了规模集拼收益,从而赚取交易差价。产业金融领域,企业向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从而获得中介和服务收益。此外,企业还在产业链服务过程中寻找投资机会进行产业投资,进而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
4、板块布局各有侧重。虽然这五家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集中在金属矿产和能源化工领域,但它们在具体布局上有所差异:厦门象屿重点拓展了农产品和新能源领域,浙商中拓进入了新能源和再生资源行业,建发股份除了布局农产品和新能源外,还涉足消费品领域。
5、市场集中度有所回落。根据厦门象屿的年报数据,中国大宗供应链五大巨头(CR5)的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4.81%上升到2023年的5.46%,但在2024年回落至5.26%(估算数)。市场集中度不升反降,表明行业竞争加剧。未来,头部企业如何依靠资源优势、服务能力以及风控能力,从流通环节向生产制造环节延伸,拓宽服务范围,依然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图源:厦门象屿2024年年报
注:1)CR5 具体指:物产中大、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浙商中拓
2) CR5 市场占有率=CR5业务规模/中国大宗供应链市场规模;其中,CR5业务规模为其供应链板块经营(或销售)货量之和,中国大宗供应链市场规模为主要大宗商品产量与进口量之和
3 )CR5中未公布年度经营/销售货量的,采用其半年度货量数据*2 估算
6、加快海外布局。建发股份已将业务从东南亚扩展到中亚、拉美和非洲等重点市场,海外业务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物产中大积极促进钢铁、化工、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厦门国贸和厦门象屿则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战略布局。浙商中拓的国际业务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2024年收入达到621亿元,同比增长53%。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供应链国际化需求激增,抓住这一机遇对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来说,或成为摆脱盈利下滑的重要突破口。
2024年,物产中大营收为5995.2亿元,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为30.79亿元,同比下降14.88%,成为五大巨头中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增长的企业。凭借这份业绩,物产中大重新夺回了中国大宗供应链领域“领头羊”的位置。
进入2025年,公司整体表现依然很“稳”,盈利能力有明显回升。第一季度,物产中大营收达到1331.48亿元,同比微增0.16%;归母净利润为9.84亿元,同比增长18.86%,扭转了此前利润下滑的态势。回顾过去,从2015年整体上市到2024年这十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4.12%,12.69%、9.29%、19.65%,发展韧性强劲。
(物产中大2024年业绩,图源:雪球)
物产中大的业务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其中,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板块是公司的 “顶梁柱”,2024年营收高达5537.70亿元,占了总营收的92.37%;同时,它还贡献了34.98亿元的利润总额,占利润总额的53.92%。金融服务板块虽然营收占比相对较小,只有160.87亿元,占总营收的2.68%,但贡献了8.44亿元的利润总额,占比13.01%。高端制造板块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营收296.62亿元,同比增长29%,占总营收的4.95%;利润总额达到21.45 亿元,同比增长13.26%,贡献了33.06%的利润总额。
(物产中大2024年业绩,图源:雪球)
在物流方面,物产中大持续深耕,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的业务网络。在全国设有210个网络结点,其中88个是大宗自营基地,还配备了18个带码头仓、50个泊位和11条铁路专用线。年综合物流服务量达8597万吨,同比增长24%,在沿海地区打造了多个年服务量超 500 万吨的优势区域。其年加工能力达到1288万吨,年加工量更是增长了61%。此外,公司的网络货运平台也颇具规模,拥有5万多名司机和3万多辆运输车辆。
建发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供应链运营和房地产,其中供应链业务占了大头,达到了总收入的72.6%。2024年,供应链业务收入为5089.36亿元,比去年少了14.23%;净利润为35.06亿元,比去年减少了11.33%。利润下降的原因是,2023年公司子公司因获得阳光纸业股权产生了约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而2024年没有类似收益。
图源:建发股份2024年年报
为了应对挑战,建发股份加快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步伐。现在,公司在海外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他们在东南亚、RCEP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都有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建发股份已经在海外设立了超过50个办事处或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LIFT”品牌,建发股份提供包括物流、信息、金融和商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问题。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能力,还巩固了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图源:建发股份2024年年报
2024年,厦门国贸营收为3544.4亿元,同比下降24.30%;归母净利润6.26 亿元,同比下降67.33%。供应链管理业务是公司的核心,贡献了96.7%的收入。
受市场需求减弱和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经营品类的业务规模有所下降。然而,主要品类的期现毛利率显著改善,整体提升至1.83%,同比提高了0.36个百分点。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厦门国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的贸易规模分别达到了约900亿元和800亿元,海外营业收入为658.57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44.18亿美元。
图源:厦门国贸2024年年报
为了提升竞争力,厦门国贸提出了“三链融合”的战略:以全流程供应链服务为核心,国际化产业链运营为助力,高效能价值链协同为保障,推动公司不断升级和发展。
在物流方面,厦门国贸通过轻重资产结合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管理着约120万平方米的仓库,并拥有覆盖国内主要区域的配送网络。公司还自有6艘远洋船舶,总运力达45.5万吨,管理25艘船舶,总运力达到178万吨,年海运运输量超过3,200万吨。此外,公司在印尼、新加坡和几内亚等地投资建设关键物流设施,增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2024年,厦门象屿实现营收3666.71亿元,同比下降20.12%;归母净利润为14.19亿元,同比下降9.86%。
(厦门象屿2024年业绩,图源:雪球)
厦门象屿主要经营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和新能源等大宗商品,涵盖黑色金属、铝、不锈钢、新能源、煤炭、油品和谷物原粮七大核心品类。尽管面临市场挑战,公司在金属矿产供应链和新能源业务方面仍实现了逆势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铝、新能源和蒙煤等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领先。锂矿和铁矿的经营量分别同比增长超过160%和20%。此外,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了期现毛利转正,造船板块也为公司贡献了持续稳定的利润。
图源:厦门象屿2024年年报
在国际化拓展方面,厦门象屿的业务已覆盖全球超过110个国家,进出口及转口业务总额约为224亿美元,其中进出口总额约144亿美元。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美洲及非洲国家的合作金额同比增长超过50%,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过60%。
厦门象屿的物流体系不仅满足内部供应链业务的需求,还通过市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反哺供应链业务,实现了商品经营与物流服务的双向赋能。这些措施帮助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推动业务持续发展。
图源:厦门象屿2024年年报
2024年,浙商中拓实现营收2019.01亿元,同比下降0.57%;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降45.99%。全年经营实物量达到1.1亿吨,同比增长13%。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507.3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长明显;归母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下降21.2%,下滑幅度有所减少。
(浙商中拓2024年业绩,图源:雪球)
从各产品收入来看,大宗-黑色供应链收入为1379.14亿元,占比68.31%,同比下降11.71%;大宗-有色供应链收入为16.80亿元,占比0.83%,同比增长88.80%;大宗-能源化工供应链收入为329.90亿元,占比16.34%,同比增长107.33%。能源化工业务增长迅速,经营品类不断扩展,包括煤炭、油品、化工品等实物量均有显著增加,成为其重点发展的板块。
图源:浙商中拓2024年年报
在国际业务方面,浙商中拓也有不俗的表现,收入达621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突破了30%。其业务网络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83个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泛的市场覆盖能力。
总体而言,2024年大宗供应链五大巨头的业绩整体承压,利润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突出。然而,通过布局新能源、农产品等新兴领域,加快国际化步伐,以及深化服务模式创新,这些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未来,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5倍爆发式增长,网络货运行业跑出了一匹黑马
1259 阅读闪电仓到底靠不靠谱?从仓储操作看它的真实挑战
1060 阅读16亿美元大手笔!这家物流巨头被UPS收购
866 阅读国务院同意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833 阅读德邦快递“管家式服务”筑造工业园物流新模式
846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807 阅读国内首套大容量工业园区级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式开工
820 阅读美的集团:拟分拆安得智联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793 阅读欧航局发射观测森林碳储量的“生物量”卫星
779 阅读4月1-27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72.8万辆,同比增长24%
74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