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中,我们将进一步剖析物流运费的特征、具体各种运输方式差异以及如何统计衡量运费高低。
目录如下图:
一般来说,企业的物流运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Inbound入厂运输,一类是outbound出厂物流,前者是从供应商/采购商那里运输材料/货物到自己的工厂为进一步加工或者储存,后者是将货物从自己的工厂或者仓库发运至客户手里。
无论是贸易型企业还是制造型企业,都具有inbound和outbound物流,行业的区别仅仅是企业内部有没有加工生产而已。
二者除了货物来源和运送目的地不一样之外,就是我们上一讲中提到的,对于财务记账不同,inbound记账到COGS(已售货物成本)中,outbound记账到SG&A(销售运营管理费用)中。
无论是inbound还是outbound,对于操作层面的运输模式来说,并没有区别,都可能用到海运、空运、陆运等等。
被大规模采用的常用模式主要是海运、空运、陆运和快递(小包裹),用价格和时效来衡量的话,一般价格高,则时效快;反之,价格低的模式,时效就慢。
另外,从供应市场来看,海运、空运和国际快递基本都被一些巨头或者国际货代供应商占据,而陆运和国内快递则具有典型的区域/国家特征,本土供应商具有较大的优势。
至于剩下的运输模式,比如铁路运输、内陆水运、管道运输等对供应商或者产品来说都有较大的局限性,不是常用的运输模式,仅仅可以作为辅助。
运费统计的透明度是一切费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保持费用数字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首先我们建议大家一方面要对每月上报数字和实际发生的费用做一个比对,而不是用随意的态度,或者完全依赖于财务账目里的数字。下面的表格可以用作参考。
如果一直以来,应计和实际费用数字相差不大,那么就可以再看看统计 的费用是否能清楚到供应商信息、inbound/outbound、运输模式、票数、重量。大概如下图。只有统计成这样,才能有更进一步管理优化的机会。
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花在了哪里,下一步就要了解,费用花的合理与否了,这里我们建议用如下指标来衡量:
1,比例方面:运费占销售额比例、inbound运费占COGS比例、或者outbound 运费占SG&A比例
2,绝对数值方面:每票运费多少等等。
有了这些比例后,相同行业之间才有可比性,而且随着企业不同规模和销售价格变化,能够用相对公平的指标来衡量运费合理性。
另外还可以用不同模式的运费占比来衡量,如果空运费用较多,当然企业的运费就相对高了,而如果海运较多,企业的运费就压力不太大了。
本讲希望听众进一步理解运输模式有哪些、特点是什么、以及在优化管理运费前要如何统计和衡量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