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9期课程中,我们剖析了企业物流运费的特征、如何衡量运费高低、系统性控制运费的架构、以及各种控制方法和流程。
从下图的控制架构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控制手段都和运输物流商息息相关,不管这些物流商是决定性角色还是支持性角色。
因此无论是日常的操作管理还是战略意义上的管理,物流供应商的管理是不可忽略。
通常来说,任何类别(直接原材料、间接物料、各种服务)供应商的管理都可以在宏观上首先进行分类和定位,如下图的四种类别,分别对应着要重视、普通交易、严重依赖和比较弱的关系列别。
但是这种分类管理,比较适合在大型企业或者供应商数量比较多的情境中使用,而且这种管理虽然分类上会参考部分定量分析,但具体在日常运作中如何管理,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准则。
因此笔者建议在操作层面,大家通过如下指标和方向进行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商的绩效符合要求、满足业务基本需求。
这些指标分别是:
1,平均运输时间
2,及时交付比率
3,破损率
4,运输追踪能力
5,投诉率
平均运输时间考核如下:
及时交付比率是相对于标准时间来分析的,如下公式。
破损率则用如下案例来进行参考。
运输的事实追踪能力也很重要,有助于我们操作部分了解过程透明,进一步反馈给客户或者使用部门,消除信息不透明的负面影响。
投诉率则充分考虑一些重点客户的关切,也可以借此给让运输商不仅注重时效,而且要注重末端服务。
总体来说,各种绩效指标就是要保证如下三个方面,快、靠谱和准确透明。
有了这些绩效指标作为日常考核,结合宏观的供应商分类关系管理,笔者建议企业的物流供应商管理要通过如下机制进行常规化管理。
精彩内容,请听语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