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的标准化一直是每家企业所认可和在努力实现的,从作业流程,到目视化,再到对接过程,无一不需要标准化的支撑。
标准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仅就人员作业标准化来说,如果没有作业标准化,会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此外,由于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懈怠,导致工作懈怠。这一点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仓储行业更是如此。
对于员工而言,标准化带来了什么?
集合员工多年的智慧及技巧的结晶,是最有效率、安全、成本效益的工作方法。
提供了一个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员工知道工作的最佳方法,却没有将知识分享出来,他的知识也将随之流失。惟有予以标准化、制度化,这些知识才得以保留在公司内,而用不着关心员工的流动率。
提供了一种衡量绩效的方法。岗位说明书说明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工作标准则要指明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合格,抑或优秀。如每天扫地,扫了、扫干净了、垃圾桶清空了,是截然不同的。凭借所建立的标准,管理人员可以评估工作的绩效。
实现全面标准化,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 货位优化
将货物按其分类,加以有秩序的编排,用简明的文字、符号或数字代替货物的名称、类别及其他信息。进行科学的货物编码,利于准确地货物编码,可以迅速进行出入库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使仓储管理有序,利于出入库作业操作规范,理货员应该按照服装的存储要求和特点,将仓储空间分割成若干区域,形成货位,并且编号,一是便于货位区别,二是为分拣作业提供了方便,进行高效的分拣作业。
2. 盘点多级化
对参加初盘、复盘、抽盘和监盘的人员必须根据盘点管理程序加以培训,使盘点人员必须对盘点的程序、盘点的方法、盘点使用的表单等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对复盘和监盘人员进行货物识别训练,因为复盘和监盘人员对货物大多不熟悉,应该加强复盘和监盘人员对货物的识别,利于盘点工作进行。
3. 操作程序化
保证货物入库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充分,货物入库操作流程规范有效,货物验收内容全面、方法得当,单据填写正确规范,人员分工明确,各部门协作性好,入库验收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处理恰当到位,比如单据不全、单单不符、质量有异、数量不符、有单无货、错验等问题的处理。
因此,及时部署专业的系统能够规范仓内作业流程,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尽可能地以合理的物流成本保证出库货物按质、按量、及时、安全地发给客户,保证作业高效、准确,低耗、有序。
4 货品、设备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大投资,尤其是在仓储管理方面更需要在仓储场所、仓储设施、搬运设备、分拣设备、条码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
应用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作业效率低,库存控制难,货位难管理的问题,又可以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莫测。
从仓储规划,看DeepSeek的实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610 阅读单月总货量同比增长734.4%!独家解读顺嘉国际货站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效率密码
2359 阅读嘉诚国际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1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5亿元
2270 阅读“京东服务+”洗衣中央工厂招商、3C上门安装/维修招商
2199 阅读深圳拟扩大试点物流、环卫功能型无人车运营,加速产业规模化进程(附编制说明等下载)
2062 阅读这家老牌物流巨头被收购,9亿美元交易值不值?
1470 阅读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70 阅读京东外卖重点推广39城
1218 阅读德邦物流注销回购股份 京东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91 阅读冷链不只是物流,还是依托供应链的生态
117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