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都会喜欢便利店。
与其说便利店是一个购物场所,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动漫里的关东煮、韩国电视剧里的拉面、香港电影的凤梨罐头,在寒冷的夜晩,便利店明亮的灯光带给人安全感,这里可以是深夜食堂,也可以是城市过客的收容所。
只是,当便利店被人们寄托了某种情愫后,它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商机。
站在上海的一家写字楼下,打开手机地图尝试搜索便利店,三个路口,四个罗森、四个全家、两个喜士多,此外还有三家不同的本土便利店,这是眼下一、二线城市真实写照,便利店们的贴身肉搏正在发生。
在近10年的时间里,便利店的增长率高达235%,便利店似乎成为O2O模式的灵丹妙药。
除了先入局的三大日系便利店7-Eleven、罗森和全家,易捷、昆仑好客为首的石油系便利店,资本市场也正不遗余力地展开追逐。比如,阿里布局计划每年开10000家天猫小店,京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五年开店100万家,苏宁计划开店50000家。
除此之外,便利蜂,猩便利等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便利店也在不断涌现。
根据毕马威2020年的统计数据,在上海,平均每3769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聚焦便利店行业特征和企业, 研究范畴定义在便利店零售产业链范围内。通过梳理便利店行业的竞争格局、 发展现状及便利店企业,对便利店行业做分层。之后, 我们基于商业视角, 立足便利店企业的现状, 对各层次便利店商业模式和典型玩家展开分析。最后浅析便利店行业玩家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未来趋势。
国内实体零售整体放缓,便利店行业表现抢眼,持续保持稳健的增长。通过对商品获取时长、营业面积、 营业时长和SKU数量四个维度的考量, 亿欧智库明确便利店特征。之后, 通过PEST研究方法阐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背景。在行业政策、经济增长、 消费人群需求和新技术的助力下使得便利店行业持续保有增量空间, 未来便利店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商务部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根据其经营方式、 商品结构、 服务功能、以及选址、 商圈、 规模、 店堂设施、 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经营场所等因素, 将零售业分为17种业态。其中有店铺零售业态共有12种, 无店铺零售业态共有5种。根据零售业态的划分, 亿欧智库此次研究的便利店零售业态包含传统划分中的食杂店、 便利店和部分的超市业态
综合零售类实体业态划分
点型零售业态面积在十平米量级左右,获取商品时长低于10min,拥有数百个SKU,营业时长不定,以自助售货机,无人货架,流动或固定小摊点等为代表。
小型零售业态面积在百平米量级左右,获取商品时长在10~30min之间,拥有数千个SKU,营业时长超过14个小时,以夫妻老婆店,便利店,小超市等为代表。
中型零售业态面积在千平米以上,距居民区有一定距离,一般商品获取时长超过30min,以连锁超市、智慧型连锁业态如盒马鲜生等为代表。
大型零售业态面积在6000平米以上,多为万平米级,以百货商场,仓储型超市等为代表。
通过以上考量,我们认为便利店业态应当在SKU数量,商品获取时长和营业时间上能够满足“便利性”这一条件,因此便利店为固定客群获取商品时间在15分钟以内,面积在百平米量级,同时具备速成食品、饮料、小百货等满足日常生活的SKU,且营业时长至少超过14个小时以上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业态在点型业态和中型业态之间, 目前技术条件下电商和到家服务无法覆盖的需求区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这部分需求品类上包括了鲜食、 生鲜等存货周转期较短、 风味难以保持的食品品类;文具、 小工具、 水饮等具有强烈即时性需求的产品, 体验性和展示性较强的产品。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 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但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2008年以来趋势性下降, 居民的实物消费增速放缓。实体零售行业积极布局新零售, 实体零售行业的竞争加剧
2017年中国人口结构
便利店全景
日本便利店行业全球领先
日本便利店行业高度繁荣,模式成熟
2017年日本便利店行业销售额达到117.45万亿日元(约合70,789.7亿人民币),占零售行业销售总额的82.4%。同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仅达到1,900亿人民币,距离日本便利店的差距甚远。
尽管日本市场由于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零售业整体增长停滞,但便利店行业始终保持增长,并在零售行业中占比逐年扩大。便利店作为日本零售市场销售额占比最高的行业,具有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运营方法。日式便利店的运营理念随着7-ELEVEn、全家、罗森等便利店巨头的全球扩张,成为诸多国家便利店的共同形态。
在日本, 7-ELEVEn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 5-10分钟的路程内都能找到7-ELEVEn的门店。到2018年, 日本7-ELEVEn的门店超过20,000家, 门店数量超过罗森和全家。且日本便利店三大巨头中, 7-ELEVEn的新开店数量远大于罗森和全家, 平均每年新开1600家, 呈上升趋势。
便利店竞争
市场高度分散,发展机遇明显
便利店行业集中,地域性发展差异显著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各地区文化差异明显,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行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便利店行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从地域性发展来看,除美宜佳、全家、7-ELEVEn、罗森等少数玩家推进多地域布局,大部分便利店均以城市或省份为发展中心,实现区域化拓展,相对于整体便利店市场而言,经营市场有限。从便利店的分布来看,上海和广东的品牌便利单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大多数地区的品牌便利店总数低于1000家。因此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便利店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同时,二三线城市相对于一线城市有更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使得其成长性更强。
便利店向高密度趋势发展,大多数城市门店增速超过10%
2016年商务部和连锁经营协会对36个大中型城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2016年52.8%的城市便利店门店数增速超10%,其中北京、郑州、南宁等便利店密度较低的城市增速位于前列,便利店密度提升。规模效应集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多种便利店模式的竞争力和劣势比较
便利店的未来属于本土企业
长期观察这个赛道的人会发现,国内便利店在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型上,一直处于模仿阶段。
但,历史重演不会只是简单地重复。
日本人独有的顽固,开始让他们无法对中国急速变化的创业环境和移动互联网作出反应。如曾经的“便利店之王”7-Eleven,相比已经开始利用网络与算法的本土企业,则显得开始滞后了。
刨去情结的外壳看,它的门店扩张速度不及本土品牌,食品售价高于其他便利店,7-Eleven在中国对用户的认知还停留在门店交易上,用户产生的价值只是购买门店消费品带来的利润。
这就意味着,它忽略的是在门店网络背后这些高频、深度且偏年轻化的用户价值。
由于对于门店网络以及背后的用户价值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用户运营上的差异也由此产生。
消费升级结合AI、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新服务的载体,行业市场涌现了一批新鲜的事物,如24小时无人售货商店、虚拟门店,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供多样服务的平台,包括便利店买菜、洗衣、购买非处方药物等。
目前,中国便利店的起步方式主要有两类:实体线下零售起步走向新零售和电商基因零售起步走向新零售。
实体零售起步代表为苏宁小店:得益于苏宁的生态及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精细化的运营,打通了线下流量入口对用户进行运营并挖掘价值。
这样的苏宁小店不仅是新零售的第一线,还是场景互联时代下的自主流量入口,通过苏宁小店整合金融、房产、文创等一系列的服务,意在布局线上服务在线下的延展。
电商基因起步的O2O新物种主要是盒马鲜生,主打生鲜品类,致力于解决B2C的生鲜电商核心问题,通过仓店一体化,并在门店内增设饮食区而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信任感,此外,通过线下为线上引流,盒马也正在试图进行线下和线上的双向流量的整合。
如此一来,便利店的下半场,就变成了能否与用户保持强关联的一场争夺战。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2127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964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1424 阅读年营收49.6亿元的海康机器人IPO有新动静,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1215 阅读AI 赋能供应链,从价值创造到未来引领
1219 阅读货车司机准驾年龄放宽至63岁,大家还继续干么?
926 阅读超越最优解:数据与算力时代运筹学新范式
833 阅读2025年京东物流昆明大件宅配、京东帮资源招商
847 阅读每卖出5辆重卡,1辆竟是新能源?新能源重卡将迎大爆发?
811 阅读菜鸟升级美洲四大分拨中心 CEO万霖称将继续加快国际业务发展
82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