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自由港的海南

[罗戈导读]不能说我懂自由港这个东西,只是完全凭借之前参与第一个上海自贸区建设时的工作经验和所见所闻,来讲述一下我看到的、预见的海南自由港。

不能说我懂自由港这个东西,只是完全凭借之前参与第一个上海自贸区建设时的工作经验和所见所闻,来讲述一下我看到的、预见的海南自由港。因为自由港本来是想在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建设的,但是由于种种说了要被请喝茶的原因而改到了海南。

文章可能写的还是略显笼统,有异议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也想要详细了解的,我也会在后面另文展开讲述。

比往常的文章稍微长一点点,希望大家能够看完。

自由港和自贸区的“一字之差”

首先简单看一下自由港(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只讨论国内的标准。

百度上有很多的解释说明,概括一下,底层逻辑都是在特定的物理区域内对部分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方便涉外货物流通、鼓励离岸业务尤其是金融业务的开展等。区别就是自由港减免税收幅度更大、减免产业类型更多、对金融业务持更开放的态度等等,是一个比较级的关系。

其实,那么多条政策之下,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自贸区的政策中都提到了“可复制可推广”,但自由港却没有这一条。我认为这才是政策文件中最核心的一点。也就是说,自贸区内尝试的任何功能,都必须符合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标准,才能长期执行下去。反之则必然会试验后取消——比如分类监管。所以自贸区再如何“试验”,总归都是“小心地过河”,显得比较谨慎。而自由港由于没有这一条款,所以理论上来讲,我们能做的尝试可以更“开放”、更“野性”,更“不计后果”。这就是之前有人提出在自由港开放博彩业的由来之一。

另外一点不同是区域选择。

自由港所有政策功能都是搭建在“港”这个属性上的,需求来源于涉外的国际货物流通,而国际物流的九成以上都是依靠船运实现,所以自由港的选址必须是在一个国际港口城市。这也是为什么自贸区在全国各地“开花”,但是自由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进入到内地,甚至沿海城市中也很少有适合的主要原因。

不具备“三流合一”不能谈自由港

无论哪个港口型城市、或者是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城市,物流、贸易和金融的高效结合一定是评判其城市地位是否足够举足轻重的首要标准。

贸易为城市带来稳定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导入,同时形成了健康的社会生活。两者又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需求,并造就了良好的金融环境。而高效的物流又为贸易发展提供了保障,现代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也给贸易的提升提供了支持。而自由港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非常看重“三流合一”的区域。

那么我们来看看海南的情况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地处南海的海南岛是一个水深足够、海岸线优良、适合建设深水港的地方。但是如果是要打造、经营成为一个具备国际枢纽地位的自由港,那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由于国际航运的历史原因和当地气候问题,海南岛并非处于国际航道上,她目前更多的是作为连接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基本港口而存在的,连区域枢纽都算不上。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海南缺乏产业支撑,以及游离于大陆之外的缘故。

海南省的十二大产业中,旅游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占据了大部分份额,第二产业中最主要的是油气开采、医药、汽配和轻工食品。产业发展形态比较单一,缺少外向型业态,也少见明星企业落户。虽然2021年GDP增速11.2%是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的12.9%,但是总额仅为6475.2亿元,只接近于石家庄全市的6490.3亿元。

另外,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为1020.46万人,和长沙市差不多,其中日常消费人口约占55%-60%左右。

也就是说,目前的海南在本地产业和消费人口上都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定位。

那么将来呢?

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国际性港口城市,无一不是同时具备了优质的腹地经济和庞大的消费人口这两大优势的。北方的青岛和天津依靠着京津冀和整个华北地区,华东的上海和宁波有着全国最强大的长三角以及整个长江流域,南方的深圳和广州则是背靠珠三角。

而由于地震带、台风、客运等诸多原因,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很难被正式提上日程。所以无法直接连通大陆而缺少了广袤腹地支撑的海南,如果只是想凭借一岛范围就打造出一个进出口吞吐量占据世界前列的港口,无论是现在,还是正式执行自由港政策的未来,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但这不意味着看衰和放弃,因为自由港的物流还有一种发展模式叫做国际中转。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在国际航运上可以定位为亚太地区的中间节点——东北亚、东南亚和澳新的货物在此集中后再运往北美、西亚、欧洲。或者反向运作。拿集装箱运输来举例,从深圳盐田装船的集装箱不再直接运往目的地,而是先运到海南的码头,然后等目的地相同但分别来自于澳洲、越南、泰国的集装箱达到之后,再一起集中到其他货轮上运往目的地。

这种操作对于班轮公司来说,理论上是可以达到成本、利润最优化的。所以在国际航运上,适合建设国际中转的港口都会成为最重要的全球物流枢纽。

而前段时间在上海开始试行的允许外籍船舶进行国内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想必日后一定会在海南开展,也一定会成为关键的物流功能之一。

庞大的国际物流流量会带来更多的商流,尤其是包括大宗期货在内的离岸贸易更是和国际中转息息相关。同时,这种离岸贸易往往会伴随更为复杂的金融工具,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资本机构入驻,形成一个海量资金进出的场所。

而一旦规模化之后,就会引导从业人员在当地生活下来,这无论是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人口结构的优化上都是积极有利的。只有常住人口大幅提升,才能真正意义上将海南变为一个自由港城市,而不只是一个码头。

这就是以港兴市的做法,也是新加坡的做法。

  能替代香港吗?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接近,那么如果建成自由港,海南是不是会替代香港?

香港形成自由港制度的过程从根本上和海南截然不同。后者是由上而下先行修订政策制度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的。而前者更多的是依靠历史沿革、城市特点和国际局势演变自然而然形成的。

香港在开埠后、军阀混战、日军侵华、解放前和改开前都经历了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社会需求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从而导致工商业“跳跃式”的发展。再加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是整个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在政治制度、自然条件、国际环境、人力资源、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适合承接国际贸易和国际中转业务的地方。再加上殖民地的身份,使得她受到的政治约束很少。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自由港城市的形态。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香港长期以来都没有执行过外汇管制。这意味着体量更多、类型更丰富的资本,尤其是针对远东地区投资的资本都汇聚在此,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插句题外话,上海早期的自贸区之所以会发展成不伦不类的尴尬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无法在金融资本方面做到自由流动的缘故。)所以自由港往往都是以成为航运中心起步,以达成金融中心作为里程碑的。那么完全在中国政治制度下的海南,特别是有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能否执行这种金融自由呢?能否一直执行下去呢?

另外,与新加坡模式不同,香港自由港的演化中,腹地经济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个腹地经济并非是来自香港本地,而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和苏联交恶开始,大陆几乎失去了所有进行国际贸易的窗口,所以很多必须依赖进口的产品、设备等只能通过香港进行操作。可以说,香港能够进入快速腾飞的轨道,很大程度上是整个960万平方公里新中国建设的需求所推动的。而同时,香港在其时所具备的自由港特点,也为受到封闭的大陆能够得到这些货物带来的帮助。

而海南在这方面却是欠缺的。大陆的国际贸易在经历了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已经不需要再依赖于任何一个单一港口城市,哪怕是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也仅仅占据了全国总量的20%左右。所以未来海南自由港的产业经济支持,只能更多依靠本地发展了。

然后就要提到自由港另外的问题——申报和税收。

“全岛封关运作”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就以为着在底层逻辑上,海南将会是一个放大版的综合保税区。无论是先进、出岛再完成报关或备案,还是过境的国际中转货物单独堆放、无需申报等等,完全沿用了之前综保区的方式方法。不理解的朋友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聊聊名目众多的保税区(一) / 聊聊名目众多的保税区(二))。

而大家广为流传的商品免税、企业减税等话题,都一定会有很多前置条件来进行约束,不会完全做到和香港一样的水平(仅有利得税、薪俸税、物业税)。

海南自由港的免税始终会是一个悖论——如果入岛的绝大多数商品都免税,那么必定会彻底影响全国口岸的货物进出口,我们不会为了繁荣一个海南而牺牲其他沿海港口城市;如果只是针对部分特定货物进行关税减免,那么自由港就无法在货物流通上达到她该有的状态,从而变成一个只是适合游客购买奢侈品的地方。

所以一味强调“封关”和“一线”、“二线”,只会预示着海南还是将作为一个进出大陆的“桥头堡”而存在,而并非是一个可以独立驰骋在国际市场上的区域。如果是前者,那么海南只能成为又一个有“特色”的综合保税区而已。

在不能全面放开对绝大多数货物进行减免税收的情况下,海南只有将符合诸多免税前置条件的产业吸引过来,让他们完全落地、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之后,才能完成摆脱“大陆依赖”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吸引人口。前文已经提过,香港得以自然而然成为自由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人口的涌入。

高密度的人口会形成新的社会需求,从而衍生出更多类型的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生成和发展,然后消化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人口密度的增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不足,为了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人们不得不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从而带动教育发展。高素质的人口结构又可以在市场规律下提高消费水平、进行产业升级等等。如此的循环下,这个区域才会真正形成一个城市应有的社会环境。而海南自由港同样也是,只有自身得以形成循环,才能拿掉“功能区”的标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而不仅仅是一个综合保税区。

所以相比起香港因为历史原因而享受到的“人口红利”,海南自由港未来如何增加、如何留住常住人口,将会成为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这一点,光靠文件中提到的个人税收减免,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一些网站说的“海南人民将会获得离岸身份”、“海南人民的钱将会变成离岸人民币”等等,我就一笑了之了。

   大笨马的观点

所以海南会替代香港吗?

“存在即正义”。我不否认香港能够成为国际性自由港和金融中心,是通过香港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得来的,但我更相信她是因为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而形成的。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海南在中短期内一定无法替代、甚至接近香港的地位。但如果未来有一天海南得以替代香港,那也肯定不只是因为政策制度有多么优越、人民群众有多么努力而已。新的历史潮流和新的国际环境势必会在背后扮演着关键角色,将“前浪”一把拍在社会发展的礁石上,为“后浪”的汹涌澎湃留出需要的空间。

就目前来看,海南成为真正的自由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少在顶层设计上依然需要再行斟酌。

自由港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普通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而存在的,也不是为了鼓励某几个特定产业集聚而打造的。真正的自由港是一个加速国际货物流通、便利跨境贸易开展、优化金融资本运作的“加油站”,更是一个适合普通民众生活的区域。

希望海南自由港实际运作后,不要有任何物理上和非物理上的围网吧。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2022年上半年中国港口生产形势分析看这里
下一篇:观点 | 美线货代的机会又来了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27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4
活动/直播 更多

2.22北京【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5-02-22 ~ 2025-02-23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