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IT与OT的融合:智能制造核心思想

[罗戈导读]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IT与OT的融合正成为关键力量,重塑未来智造,本文探讨其如何带来端到端的可视化、预测性维护及创新机遇。

导读: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生存的必要。在这场变革中,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融合正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融合如何重塑制造业的未来,以及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带来的挑战。

想象一下,在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里,生产线上的每一台设备都在实时与中央控制系统对话。当一台机器检测到微小的性能偏差时,它不仅能立即调整自身参数,还能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整个生产网络。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系统正在根据这些实时数据调整原材料订单和生产计划。这就是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融合带来的变革。

传统上,IT和OT一直是两个平行的世界。IT主要负责企业的信息系统,如ERP、CRM等,专注于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管理。而OT则负责监控和控制物理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这两个领域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形成,阻碍了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然而,随着工业4.0的到来,两者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正如Flexware首席架构师Brent Maringer所指出的,"新的平台技术正在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谁拥有什么,为什么拥有。"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整合,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

IT和OT的融合为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它实现了端到端的可视化和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的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实时监控和优化。这种全局视角使得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灵活性。

其次,融合促进了预测性维护的发展。通过将IT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OT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相结合,企业可以准确预测设备故障,大幅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正如ACE专家Craig Egan所强调的,"事实比数据更重要"。这里的"事实"指的就是经过分析和上下文化的有价值信息,而不仅仅是原始数据。

最后,IT和OT的融合为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例如,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和优化生产流程,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

然而,这种融合并非没有挑战。"IT和OT技术的进化路径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IT部门习惯于快速迭代和频繁更新,而OT部门更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在保证生产稳定性的同时推动创新,成为了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技术视角: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信息模型

在IT和OT融合的过程中,一个核心挑战是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模型。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利用方式。

传统的制造环境中,数据通常被分散存储在各种不同的系统中。生产线上的设备可能使用专有的通信协议,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则使用完全不同的数据结构。这种分散化导致了数据的碎片化,使得企业难以获得全面的业务洞察。

Jonathan Wise深刻地指出了IT和OT在数据模型上的根本差异:"OT技术的信息模型通常基于键值,如PLC标签或历史数据库标签。而IT技术则是基于对象模型,假定的是类、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反映了两个领域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尝试构建统一命名空间(UNS)。UNS的目标是为所有数据点提供一个统一的标识和访问方式,无论这些数据来自IT系统还是OT系统。然而,正如Craig Egan警告的那样,"统一命名空间的垃圾仍然是垃圾。"换句话说,如果底层数据质量不佳,仅仅将它们统一命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答案在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的、IT友好型的平台层。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首先,它需要支持丰富的信息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要能够表示各种数据点,还要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一个生产订单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它还与特定的客户、产品规格、生产设备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捕捉和表示这些关系的平台,才能为高级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

其次,这个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它应当能够无缝地连接各种IT和OT系统,无论是传统的PLC控制器,还是最新的物联网设备。这种集成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数据搬运,而是要能够理解和转换不同系统的数据语义。

第三,平台应该提供灵活的API和服务接口。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构建各种应用程序,从简单的数据可视化仪表板到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如Brent Maringer所说,"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要解决实际问题。"灵活的接口正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最后,这个平台需要内置强大的安全机制。随着IT和OT系统的融合,网络安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平台应当能够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确保敏感数据不会被未授权访问。

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并非易事,但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某大型汽车制造商。他们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将来自生产线、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这使得他们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端到端可视化。例如,他们可以追踪特定批次的原材料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甚至预测可能的客户投诉。

然而,技术只是等式的一半。正如Jonathan Wise强调的,"你不能跳过信息建模这个艰难的部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理解他们的数据,定义适当的模型和标准。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IT和OT团队的密切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例如,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系统?如何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不影响生产效率?如何平衡标准化和灵活性?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采取渐进式方法。从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开始,逐步扩大范围。这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让组织有时间学习和调整。正如一位成功实施IT-OT融合的制造业CIO所说:"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并不完美,但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在下一个项目中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构建统一的信息模型和数据平台是IT-OT融合的基石。它不仅能够打破数据孤岛,还能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那些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企业,将在智能制造的时代中占据领先地位。

组织变革:跨部门协作与人才培养

在IT和OT融合的进程中,技术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于人和组织。正如Craig Egan所强调的,"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要成功实现IT和OT的融合,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培养新型人才,并重塑组织文化。

首先,打破IT部门与运营部门之间的壁垒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这两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甚至存在一定的对立情绪。IT部门可能会认为运营部门不理解现代技术的重要性,而运营部门则可能觉得IT部门的解决方案脱离实际。正如Brent Maringer所描述的,"过去常常存在一种'我们对他们'的心态。"

要改变这种状况,领导层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一些成功的企业采取了以下策略:

  • 成立跨部门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由IT和运营部门的成员共同组成,负责推动特定的融合项目。通过共同工作,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挑战。

  • 轮岗计划:让IT人员在工厂现场工作一段时间,同时让运营人员参与IT项目。这种亲身体验可以大大增进相互理解。

  • 共同KPI:设置一些跨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鼓励IT和运营部门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 高层支持:企业高层需要明确表态支持融合,并在资源分配和决策中体现这一点。

其次,培养跨学科人才成为了一个关键任务。正如Jonathan Wise指出的,"IT人员需要了解OT,而OT人员需要掌握IT技能。"这种跨学科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技术融合,还能促进更好的沟通和协作。

一些前沿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某大型制造商设立了"数字工程师"这一新岗位。这些工程师既懂得传统的制造工艺,又精通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他们成为了连接IT和OT世界的桥梁。另一家公司则与当地大学合作,开设了专门的智能制造课程,为未来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在重塑组织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展示跨部门合作的价值。例如,通用电气前CEO杰夫·伊梅尔特就曾亲自参与数字化转型项目,向全公司传递变革的紧迫性。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往往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文化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正如一位制造业高管所言:"改变技术可能需要几个月,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可能需要几年。"因此,企业需要有耐心,持续投入资源,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新的文化理念。

例如,西门子在其数字化工厂中引入了"数字大使"计划。这些大使是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他们接受了专门培训,负责在日常工作中推广数字化实践。通过这种方式,西门子成功地将数字文化渗透到了组织的每个角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公民开发者"的兴起。随着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IT人员开始参与到软件开发中来。这不仅缓解了IT资源的压力,还促进了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然而,如何在鼓励创新和维护系统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管理层面临的新挑战。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技术技能,软技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IT-OT融合的环境中变得尤为重要。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将这些软技能纳入员工培训和评估体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变革管理的重要性。IT-OT融合往往会带来工作流程和职责的重大调整,这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不安和抵触情绪。有效的变革管理策略,包括清晰的沟通、充分的培训、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都是确保变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正如Craig Egan所强调的:"这是一个旅程,而不是短跑。"企业需要有长期的视角,持续投入,才能真正实现IT和OT的深度融合,释放智能制造的全部潜力。

实施路径: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在探讨了IT-OT融合的技术和组织挑战后,我们来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际落地这一转型?实践表明,成功的企业往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注重实际效果而非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

首先,从小规模试点项目开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如Brent Maringer建议的:"思考大,起步小,行动快。"一个精心选择的试点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在较低风险的环境中测试新的技术和工作方式,同时获得宝贵的经验。

例如,博世在其德国工厂启动了一个针对预测性维护的小型试点项目。他们选择了一条关键生产线,安装了额外的传感器,并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这个项目不仅证明了预测性维护的价值,还帮助团队识别了在更大规模实施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在选择试点项目时,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价值潜力:项目应该能够解决一个明确的业务问题,并带来可衡量的价值。

  • 可见性:选择一个在组织内部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以便在成功后能够更容易地推广。

  • 复杂性:项目应该足够复杂以验证概念,但又不至于过于庞大而难以管理。

  • 跨部门性:理想的试点项目应该涉及多个部门,以测试新的协作模式。

其次,企业需要高度关注信息模型和数据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数据量。正如Jonathan Wise警告的:"你不能跳过信息建模这个艰难的部分。"在开始大规模数据收集之前,必先明确数据的用途,建立清晰的数据标准和治理流程。

一个反面教训来自于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他们投入巨资在工厂安装了数千个传感器,收集了海量数据。然而,由于缺乏清晰的数据模型和分析框架,这些数据大多成为了"数据坟墓"中的一员,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价值。相比之下,另一家制造商则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方法。他们首先定义了关键性能指标(KPI),然后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分析必要的数据。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成本,还确保了数据的实际可用性。

在技术选择方面,企业需要警惕"技术崇拜"的陷阱。正如Craig Egan所说:"不要认为技术能解决20年的坏习惯,如果做得不好,它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在选择技术伙伴和解决方案时,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 开放性和互操作性:选择能够与现有系统无缝集成的解决方案,避免创造新的数据孤岛。

  •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应该能够随着企业需求的增长而扩展。

  • 用户友好性:考虑到不同技能水平的用户,解决方案应该易于使用和维护。

  • 总拥有成本:除了初始投资,还要考虑长期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在实施过程中,持续的培训和支持至关重要。IT-OT融合往往涉及复杂的技术和流程变更,员工需要时间来适应和掌握新的工作方式。一些企业采用"培训师培训"的模式,先培养一批内部专家,然后由这些专家去培训更多的员工。这种方法不仅成本效益高,还能帮助建立内部的知识传承机制。

另一个关键点是建立适当的度量标准。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如果你无法衡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KPI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生产指标,还应该包括数字化转型的特定指标,如数据质量、系统集成度、数字技能掌握程度等。这些指标应该定期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它们始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最后,企业需要认识到IT-OT融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项目。技术在不断进步,业务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这可能包括定期的技术评估、持续的员工技能提升、以及与外部伙伴的紧密合作。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西门子在其安贝格工厂的实践。他们采用了所谓的"数字双胞胎"方法,不仅为物理工厂创建了虚拟模型,还为整个生产过程创建了数字副本。这使得他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新的生产方案,大大减少了实际实施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方法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根据实际生产数据更新和优化数字模型。

总结起来,成功实施IT-OT融合需要战略眼光、技术专长和组织智慧的结合。企业需要平衡短期收益和长期转型,在试错中学习,在实践中完善。正如一位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CEO所说:"这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在途中不断学习和调整。"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C-suite视角:将供应链语言转化为企业战略
下一篇:集成业务计划(IBP)如何重塑供应链管理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17
2025-01-17
2025-01-17
2025-01-17
2025-01-17
2025-01-17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库管理实战力最全超值线上课程

  • 时间:2024-09-01 ~ 2025-04-25
  • 主办方:叶剑
  • 协办方:罗戈知识

¥:15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